近日,國家發(fā)改委宣布:我國口罩日產量已突破1億只。
這個數字背后,折射出中國制造業(yè)面對口罩的狂亂與不安。一邊是口罩生產設備漲價5倍、口罩原材料熔噴布漲價近10倍,另一邊是暴漲又可能急落的口罩需求。已經入局和即將入局的口罩廠家,正在體會一把拉斯維加斯賭徒的心情。
同樣是近期,杭州蕭山女裝產業(yè)園內,一條小小的口罩產線悄然啟動。每小時1000片的產量,這個數字在“日產量突破1億”面前,毫無話題性。
唯一不同的是,這是一條改造而成的產線。原本專門用于生產女裝的縫制設備,經過不到24小時的加裝和調試后,搖身一變成為口罩產線,并且還能隨時改回來。
動態(tài)產能切換,一個偶見于軍事雜志的詞匯,進入民用制造業(yè)的視野。
坦克與拖拉機
最為大眾熟知的動態(tài)產能切換例子,大概就是二戰(zhàn)時期,蘇聯的拖拉機廠。
納粹德國于1941年6月22日發(fā)動對蘇聯的突然入侵,由于準備不足,蘇聯于戰(zhàn)爭前期處于嚴重不利境地,西部工業(yè)區(qū)全部淪陷。為了彌補對納粹德國的產能差距,蘇聯緊急命令大批生產拖拉機的民用工廠,在政府的指導下迅速切換至坦克生產。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捷爾任斯基拖拉機廠的工人開著剛下線的坦克,出廠迎戰(zhàn)城內德軍。
二戰(zhàn)結束后,蘇聯坦克的訂單開始放緩,大批受國家命令轉產的拖拉機廠又恢復了拖拉機生產,支持蘇聯的戰(zhàn)后重建。
不是萬能的“看不見的手”
疫情與戰(zhàn)爭都是一個社會的特殊緊急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會產生大量的臨時市場需求。
按照經典的市場理論,暴增的市場需求首先會提高產品價格,進而刺激大批投資涌入,開設廠房投入生產,直到市場上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回落正常區(qū)間。
但是在緊急狀態(tài)中,“看不見的手”極易失效。因為緊急狀態(tài)下產生的臨時市場需求,并不是常態(tài)市場需求。一旦緊急狀態(tài)消失,這些市場需求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所以這時候,市場充斥著投機心態(tài)。無法短期內回收成本的設備與原材料投資,加上對未來市場需求大規(guī)?;芈涞目只?逼迫所有環(huán)節(jié)抱著“能賺多少是多少”的心態(tài)集體抬高價格。口罩機和熔噴布的暴漲,就是典型例子。
在疫情前,中國已經集中了全世界50%的口罩產能;經過疫情的刺激,口罩產能粗略估算至少翻番,這還是在熔噴布等原材料開始短缺的情況下,一路狂奔的結果。
可想而知,當疫情結束后,這些龐大的產能很有可能因為市場需求的斷崖式下跌而陷入困頓:投資無法回收、工人辭退、設備和原材料賤賣,這一地雞毛將對我們的防疫戰(zhàn)爭加上一筆沉重的沉沒成本。
哈勃智慧云:智能制造帶來的無縫切換
拖拉機廠為什么能在拖拉機和坦克之間靈活切換?因為拖拉機和坦克都是履帶車輛,有著相似的生產環(huán)節(jié)。只要很低的產線調整成本,拖拉機廠就能在戰(zhàn)時和平時都生產有需求的產品,并不會形成產能過剩的問題。
我國是紡織大國,擁有至少150萬臺縫制設備的存量,而口罩的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與服裝制造高度重合,是我們可以動態(tài)切換的產能基礎。
哈勃智慧云是一家服裝領域的工業(yè)互聯網公司,在研究口罩的材料特點和工藝基礎之上,利用服裝生產線現有的粘合、縫制設備,提出了一套快速切換產能方案:僅添加一臺自動切割機、一臺超聲波焊接機,約2萬的成本,就可以將原來的服裝生產線,24小時內切換為口罩生產線;
由于對服裝制造有著深厚的工藝工序了解,只需要對工人進行簡單培訓,原來的服裝車縫工就可在一天內轉為口罩生產線操作工;
當市場需求下降、工廠需要回歸服裝生產時,也僅需要一天時間,就可以將改造后的口罩生產線重新切換回改造前的服裝產線。
能夠實現這種快速切換方案,源于哈勃智慧云在服裝智能制造上的持續(xù)積累。富士康作為哈勃智慧云的孵化方之一,為其提供了完備的工業(yè)平臺能力,涵蓋傳感器、邊緣計算、云處理等多個門類,可實現實時的設備數據監(jiān)控與分析。產能端的數據穿透,能夠使得哈勃智慧云能快速分析口罩生產與服裝制造的共同點與差異點,并集成優(yōu)化出最低成本的切換方案。
這種不投入專業(yè)口罩生產設備、可快速來回切換產線的方式,適合服裝工廠傳統(tǒng)產線的快速轉產。既快速、低成本滿足市場的臨時需求,也能在疫情過后,快速恢復原有生產模式,避免產能的過剩與閑置。
當下,雖然疫情在我國已經得到控制,但是海外又出現新的傳染潮,韓國確診人數已突破5000,伊朗突破2000,歐洲已有32個國家出現病例。為了防止復工聚集性感染和回流輸入性感染,口罩需求將繼續(xù)保持在高位。如何在保持供應的同時回避產能過剩的后果,是制造業(yè)當下的核心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