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這幾天,是大人、小孩集中買新衣的時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過新年穿新衣和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一樣,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最近幾年,每到歲末年初,“雙11”、“雙12”、圣誕節、元旦促銷瘋狂“轟炸”,春節作為服裝行業傳統的銷售旺季還旺不旺?記者走訪發現,如今人們的消費節點正在悄然變化。 【新現象】 春節已不是促銷“主戰場” 近期,記者走訪鄭州各大百貨商場、商業步行街發現,相比圣誕元旦時的盛況,春節前各個品牌的打折力度并不大,生意也相對冷清。 在鄭州國貿360廣場的某快銷品牌店前,河南商報記者看到,雖然門口豎起了“全場三折”的促銷牌,但是店里并沒有看到大面積的打折貨品。店員坦言“大促”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了,現在是收尾階段,打折的貨品不多了。 相比商場而言,鄭州的批發市場明顯要“火”一些。1月10日10點,記者在鄭州錦榮商貿城看到,送貨的“小拉車+黑塑料袋”隨處可見。“今年天冷得晚,趁著現在價格低,再來進點棉衣,順便看看春裝。”前來進貨的張先生說。批發市場的旺季往往比零售提前半個月,而如今批發市場則是處于“去庫存”階段,冬裝價格很低。 【探究】 電商盛宴“掏空” 消費者腰包 各大電商平臺在元旦前的瘋狂大促,已經提前“掏空”了消費者。 在鄭州工作的曉丹“雙11”已經給自己網購了過年的衣服,“我覺得網上比實體店要實惠很多。”曉丹表示。“從11月份開始,電商促銷已經提前把消費者‘掏空’了,春節前的購買力明顯不足。”鄭州丹尼斯商場的負責人表示,近幾年服裝行業銷售業績下滑,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到電商的沖擊。 “看到合適的,價格稍貴也會買。”市民張女士說,不一定非得在新年的時候穿新衣服。 某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服裝批發市場價格偏低的傳統優勢在電商面前幾乎消失殆盡。 【展望】 新一輪的“爭奇斗艷” 不少新款春裝已經上市,春節過后,服裝行業新一輪的“爭奇斗艷”又要開始了。 河南服裝協會會長李剛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近年來消費者對服裝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強,這會促使服裝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 而對于2017年服裝行業的發展,李剛則充滿了信心,“2017年是‘樂觀年’,未來,我們的服裝行業會越來越好。”(河南商報) |